Thursday, September 27, 2012

吴秀波的“不二”修行和这个人的可爱之处

        吴秀波是谁?这个问题要是在两年前可能还有波普的必要,那时我刚刚“遇见”他;而现在,在这个人的名字几乎横扫了过去一年电视界所有的大颁奖礼之后,已经无庸赘述了。他的故事般的履历也已被各个媒体翻炒数遍,网上随便一搜就是长篇累牍。这个被很多人称作有五十岁的哲学,四十岁的年纪,三十岁的容颜,二十岁纯真笑容的气质大叔,最初以超乎年纪的年轻帅气和逆生长的“偶像”形象蛊惑人心,可最近却一扫俊朗外形,顶着花白鬓须,胡子拉碴地频频出镜,让不少粉丝颇为失望。这个可以理解,虽然我觉得他的胡子也很有味道,但的确是更喜欢他干净清爽的脸。然而,其实再多想一步,再多想一步,我忽然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的坦荡和智慧。

    且不说这个胡须造型是为拍戏需要留着的,吴秀波这么一个“职业道德好”、以戏为最大的戏疯子绝不会为了媒体、为了别人眼中的他而改变他为戏剧的奉献。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这部戏等着,其实他也会时不常地留个胡子、露出个白发,带个眼镜,把自己往“老”里捯饬一把。为什么?除了他自己说的,喜欢懒散舒适自在,喜欢“老”的感觉 --- 尘埃渐落、方向渐清的感觉外,我以为这是他莫大的智慧,莫大的“狡猾”。理智地想想,再逆生长的人,再有本事把年轻拉长的人,终会有老的那一天,秀波也会有这么一天。终会有一天,即使他刮了胡子,即使他化妆,即使他穿着再潮,苍老还是掩盖不住了,他会失落吗?恐怕波蜜们会更失落,那个时候媒体再保不齐甩出一些不好听的话,那是他想要的吗?聪明的秀波不想掩盖事实,真实的秀波现在就坦然地向我们呈现他老的时候的状态。没有魅力吗?798的讲台上沉静而充满艺术风范的他依然散发着摄人的光芒。
    这就是他的透彻,他修行的方向。记得他最近越来越喜欢说“不二”( 即二元对立,比如好与坏、得与失,成功和失败),越来越喜欢说放下分别心都一样放下分别心,是看见美好真谛的开始。他在用这种方法挑战自己,修炼自己,让自己的心跳不以衣着,不以须发,不以得奖与否而改变。为什么我们不和他一起修行?
    有人问,你喜欢吴秀波什么?不用假扮清高,我承认我不能对他的外表一概免疫。他的眼神,他的声音,他的气质,让我走近他,让我有欲望了解他。但是,如果仅此而已,他不过会是像其他明星一样,在生活里惊鸿一瞥,稍纵即逝,甚至以失望而告终。而这一次不一样,他的访谈、感言,让我最终进入了他的思辨世界,让我看到了这个时而拘谨胆小,时而又洒脱勇敢的男人身体里面一颗自省、内敛、谦逊、真诚的心。他不急不缓喃喃低语的很多话毫无防备地、直直地击中我的心灵,让我颤抖,让我温暖,又让我清醒,让我站定下来审视剖析自己。很多次在我出神发呆的时候,仿佛和他在脑海里聊天,我感觉好像能够触摸到他的灵魂。他对生活生命的思考,不一定每次都清晰,不一定每次都正确,不一定每次都让我认同,但他这种对人生方向不懈探寻的行走姿态,足以让我与他不离不弃。这个人,让我觉得是亲人,对,不是恋人。

    最后,借用韩寒的一句话,他说其实粉丝们并不是不同的人因着同一个偶像而改变,而是同类人因着与偶像的相似而聚集 ……你所关注的一切,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平常看韩寒的东西不多,很多也不苟同,但这一句我很是认可。的确,很多喜欢秀波的人本身就有相似的心性。我们感谢他在戏里戏外向我们的呈现。在戏里,他做自己的本分,养家糊口,在工作中找寻乐趣。因为他的投入、他对人物独特的诠释,我们得以以他的角色为镜,照见自己。在戏外,他以真诚和修炼后的坦荡面对大众,不为作他人的领袖,只为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因为他的真诚交流,他的无所遮拦,我们得以分享他的思想智慧和精神世界。他不为大众而活,但大众因他而聚集,因他而受益,这恐怕是他最大的成就。
    我想,只要他仍然真诚坦荡地走在向彼岸的路上,我就会一直与他一路同行。

Tuesday, September 25, 2012

Alivia's First Prayer

        Before bedtime, Alivia said today I want to pray for you! So here it is...

      "Dear God, may Mom have a good rest tonight, and then she will have a good work tomorrow. I love her, because she makes food, plays with me, and read(s) to me; because she kiss(s) me and hug(s) me. I love her ... anywhere ... when I 'm at school, and I will dream about her. IJCM, Amen!"

        My heart is melting...

Monday, September 24, 2012

《香草山》

        说到余杰的《香草山》,这本书还是十年前好友从太平洋的那一头寄给我的。恍然记得那时给她写的一封信,还曾经在网络杂志《国风》上发表过。可惜这份我很喜欢的网络杂志在几年前停刊了。回头去找,居然从前的文章都还在。重读一遍,模糊了的心境陡然重现。岁月留痕,在脸上,在心上 ...


吉吉,你好!

好久没给你写信了,绝不是忘了你,而是不愿敷衍你。每天忙忙碌碌,心力交瘁的生活让我实在难得有一段安静而完整的时间坐下来,写下点滴的感悟,和你如从前在大学里一样地交流。然而今天,在我拿起了你送给我的书,余杰的小说《香草山》之后,那些热的鲜活的文字就让我无法释手,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宁静又激情的校园,让我又回到了需要书写如同需要呼吸一样的年代。

《香草山》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情书,又感性又缠绵,有深刻的思辩,有对真爱细腻的诠释。廷生和宁萱的往来书信,说是情书,却更是直指灵魂的内心独白,是两颗热血又铿锵作响的心的碰撞。这和当下的时尚格格不入,倒更象是来自一个遥远的苏格拉底时代。
 
虽说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余杰也承认《香草山》里只带了三分的虚构。我相信这虚构仅限于穿插于其中的历史和家族故事,而占全书主体的叙议和抒情则都真实地反映了作者与其恋人的心路历程。廷生作为余杰的形象,平日里已说得很多了,文中的很多观点并不陌生,在他的其它文章里都能找到踪迹。而宁萱,却是我对这本书真正动容的原因。宁萱,一个多么美丽柔性的名字,而一个拥有如此美丽柔性名字的年轻女孩,却把那么重那么重的时代的人类的思考扛在肩上,她怎能不感到沉重,不感到孤独呢?
 
你还记得我们两个一起去上西方现代哲学选修课的那个学期吗?那个年轻却毫不英俊的哲学老师,因他的深沉执着智慧和不羁而拥有魅力。那样的课只能晚上来上,因为思想与星空才交相辉映。在一个探讨完痛苦的哲学家的夜晚,你我在烛光里沉默,那时我想,思想的确是痛苦的,但却是一个人生存的意义和依据。那时我们曾为自己能有勇气直面这样的痛苦而自豪,然而读了宁萱,相形之下,我们算是活得轻松得多了。再到如今,当年少轻狂也渐渐退去,现在的我们还有时间去思考生与死吗?还会为正义、平等和自由而拍案吗?我们还能再念着罗素的话,把对人类苦难痛彻的怜悯装在心上吗?所以我因着宁萱那不同于小女子的执着而向她致敬,也因着余杰超乎白面书生的勇气而对他刮目相看。但是他们将我深深打动的并不仅仅是他们的执着和勇气,更是他们对世间一切至爱与至美的发现、理解、向往和追求。
 
宁萱不是女愤青,余杰也并非象他大多数问世的文章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那样怒发冲冠、冷面无情。其实从余杰第一本作品集《火与冰》里的为数不多的几篇抒情散文里,我就感到了他内心深处对美丽人生的热爱。那些舒缓的文字象嶙峋山石间的潺潺溪流,增添了山的灵动,因此让我分外珍惜,也让我开始欣赏这些文章的作者。我不喜欢愤世嫉俗的人,即使他才华横溢,即使他针砭时弊。我不相信一个连生命都不尊重、连生活都不热爱的人,能够爱这个社会,能在批判社会的时候作到公正,能给社会带来积极向上的推动力,给社会指引一条健康有益的道路。有些激昂的文人轻生或早逝,是因为他们在诅咒黑暗的同时没有去发现光明,而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并不是这个世界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余杰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他发现了他的宁萱,所以宁萱爱上了他。这个女孩的出现,对余杰来说是有着升华意义的。可以看出,余杰近期的作品风格渐渐平和宽厚了,就如同湍急的江河穿越了重山峻岭,终于流进了舒缓的平原。江面宽阔了,却深沉依旧,那是因为一股爱的支流汇入了其中,爱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得不到爱与理解的人生是孤独的,宁萱在与廷生相逢之前的确是孤独的,但她绝不懦弱。她去了西藏,去了寻找信仰,体验死亡的西藏。西藏,那也是我心中的圣地,世上最接近上苍的地方,人最能接近心灵的地方。我的队友们去过了,我的朋友去过了,你说有一天你也会去的。那个回响着浑厚悠长的诵经声的地方一直在召唤着我,我想每一个透视生命的人都会有一天被召唤的,而召唤我们的不仅仅是西藏,还有任何贴近自然的角落。
 
我曾经告诉过你,在一次行程7000多公里的旅行中,我和朋友们跨过了北极圈。尽管加拿大已是极北的地方,在加拿大境内真正插进北极圈内腹地的公路也只有旦普斯特公路(DempsterHighway)一条,而且荒凉僻远、坎坷曲折得让大多数人却步。路的尽头,孤零零的是加拿大最北端的小镇,Inuvik。现在想来,那次旅行留给我最深刻记忆的竟然就是那条孤寂在北国千里一色的荒原上、蜿蜒近800公里的石子路。行在这条路上,我感到它仿佛通向天涯,又仿佛通向生命的极至;行在这条路上,孤独的我们微不足道,却执着地代表了生命的活力。800公里的路中间只有一个加油站,位于这条路的至高点,一个叫做雄鹰平原EaglePlain)的地方。和所有路经的车一样,我们的车也必须在那里加油检修。我不愿挤在车库旁边唯一的一个小店里取暖,于是执拗地跑出来,站在几乎能将我席卷而去的北极劲风里,咬紧了牙,顶着那份彻骨严寒的肆虐,眺望远方亘古辽阔、绵延起伏的山峦。那时,我感到了身心的痛倦和世事的烦俗在挥散,感到了生命中的呼唤得到了远古的回应。我想宁萱在西藏时也这样想。
 
其实倾听天籁对我们来说也并非一世难求。还记得我们当年行走在黑龙潭大山里的那个夜晚吗?前后顾盼无人,上下漆黑一片,我们压住心底的恐惧,嘻笑着不断前行。我们执拗地相信从高空看下来,苍苍茫茫中仅有的我们细小的身影一定显得很了不起。因为有过这样的跋涉,因为走过了这样的恐惧,当我们终于看到了村落的灯光,终于坐在了布满羊粪的河滩上,八个人开始分喝一罐啤酒时,快乐和幸福一下子变得那么纯粹,我们年轻的心因此少了一份喧嚣,我们对人间的情感和温暖多了一份珍爱。那晚,苍穹的星光不会不照耀我们无遮无碍的心灵。
 
真的万分感激你送给我的一本又一本的好书,让我在遥远的异乡仍能感受故土笔墨的芳香。更万分万分地感动于你对我的了解和体谅,让我温暖地知道海的那一边还有一个知心的故友。不知道你现在是在北京,还是已去了上海开始你新的事业。但无论如何,两座城市都是压力重重的地方,你多保重。虽然我不能目睹现在的你走出校园,在北京或上海林立的高楼里做个现代白领是个什么样子,但仅凭你与我分享的书籍,我便相信你心依然如故。我知道你的内心不是一把撒在世事波涛里瞬间可以溶化的盐,而是一粒虽细小但坚硬闪亮的沙,这在今天繁忙多变的都市里不是利于生存的个性,但相信将会见证你日后的成功。只愿你在通往梦想的途中一路平安!
 
天就要亮了,我们终还要放下感怀,面对现实的生活。不知不觉中,从前的冲动激情已渐渐平静,那也许天真幼稚、但真诚纯粹的激情让我们不能自已的日子也渐渐地少了。我们不可能永远留在十八九岁、二十岁的年纪,我们必然成熟,必然会有所牵挂,也必须担起现实的责任。不需要叹息,只要我们拥有的是成熟而不是世故,是现实而不是功利,只要我们的心在四月的暖阳里还会震颤,只要我们还拥有真正开心的笑……



Sunday, September 23, 201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重读余杰的《香草山》,我翻开圣经。尽管我不知道耶稣是否就是神的独子,用他的死救赎了人类,也不肯定圣经里的故事全部真实,但这的确是一本承载着无限智慧的书。我愿意相信这样的智慧来自于神。

        读到过很多令人感动的句子,而上周看到的一个故事却让我分外受益。路加福音里讲耶稣在传道的路上有了很多追随者。一次他差遣七十个人去到外邦各城播撒平安福信。他告诫他们前途艰险,此行 “如同羊羔进入狼群”,但又让他们身无分文,孑然上路。于是这七十个人怀揣着诚心和信心,也许还有几许忐忑出发了,沿途替人治病祈福,得以求餐借宿。终于,当他们平安地归来,心里不仅有无比的欢喜,更有倍增的信心,因为他们借着神的护佑,逢凶化吉,借着神的权柄,伏鬼擒魔。然而神却对他们说,“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而欢喜。”

        一语中的。凡尘中碌碌的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因着一时的成败而喜悲?是不是也常常因着一时的权力威严和优越感而沾沾得意。从小到大,和人比成绩,比工作,比爱情,比家庭,比孩子,比收入,甚至比圣灵的恩赐;比不上就戚戚,比过了就欢喜;哪怕只是短暂的胜利,即使这胜利还往往靠着他人的权柄。时常说要做自己的英雄,但心底还是想做他人的领袖。毕竟外部世界的征服是看得见的,内心的征战成长是无形的。

        那么,如果这七十个人不因胜了魔鬼的凯旋而欢喜,不以胜者为王而自居,他们又该以什么为傲呢?认真地想,那晚在一瞬间击中我心的,我以为是他们追随信仰召唤的坦然和无惧。或者说,我更渴望看到,即使他们没有战胜魔鬼,没有凯旋,甚至失去了生命,他们依然因着自己的信心和勇气高唱欢歌。

        面对无知和挑战,我们都会慌张心悸;面对付出和失意,谁能保证最终的收获甚至平安?当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我们会不会为着信念,为着爱,而义无反顾?还是会为了得失利弊而瞻前顾后、上下掂量?那一晚,我看到了生命里真正值得欢喜的东西。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拥有这样的坦然和无惧,伴我一路同行。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12

“He had run in his own pace."

        今天照例带儿子去踢足球。下午六点半还有九十几度,艳阳高照加上没什么风,实在是不舒服,我心里都掠过了一丝打退堂鼓的念头。儿子倒是义无反顾地往球场去了,但是可能今天在学校里特别累,往球场走的脚步很是拖沓,不像往常一溜小跑,今天连教练招呼他都没太大反应。

        我和妹妹在荫凉里坐着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哥哥练习防守,过人,停球,变线 ... ... 队里十几个年龄相仿的男孩儿,不用多看,只要瞥几眼就很清楚谁是有激情有天赋的。有三个孩子无论球在谁脚上,无论球在多远,他们永远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以最大的欲望把球截下来。他不一定能带球很远,不一定指哪儿打哪儿,但他丢了球还会再抢,累了喘口气还会再跑。这就是激情。可惜儿子不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其实在这个年龄,这个技术水平,有激情和好胜的心,真的就可以胜过一切。我知道儿子天生不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孩子,速度、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的发育最多也就是中等。带他来踢球就是为了帮他提高身体素质,磨练竞技精神,学会坚持、懂得不放弃。我想他是在努力地做到不放弃,一直跟着球在跑,但一直是落后两米,大半时候和球擦身而过。我心里不禁替他着急,默默叹了一口气,唉,还是没有激情啊,而这恐怕不是可以培养勉强来的,是不是要考虑明年换一项运动呢?我的理念是运动一定要从小保持,项目自由选择,最好集体和个人项目各一,终身受益。也许儿子就是喜欢也更适合相对安静一点的跆拳道吧。

        一个多小时的训练结束了,孩子们还要在旁边的 playground 玩一会儿。教练也在旁边。说实话教练对儿子真不错,总是吆喝着鼓励着,给他机会。但今天儿子实在是太拖拉了,我就有点不好意思地跟教练打招呼说 Aidan didn't run quite much today。而教练接下来的话让我立刻自愧不如,"Well, he had run in his own pace."

       是啊,作父母,最难的就是那点耐心。在推与不推之间,在坚持和变换之间,我们也和孩子一样,在寻找智慧,修炼性情。真是,怎么又忘了这句给父母的金玉良言?怎么又纠结又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