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 2018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龙应台

         65岁的作家龙应台,因母亲应美君患阿兹海默症,搬到母亲身边亲自照料陪伴。

        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她提笔写下了给母亲美君的信,并把这个过程写成了一本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链接是书的节选和访谈。

https://mp.weixin.qq.com/s/W_fsdx87-ct_0R-uZIqOTw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577770


        不知不觉,龙应台也65岁了。那个有思想有智慧的才女,那个一往无前无所羁绊的战士,那个敢想敢为的理想主义者,那个义无反顾一路远行的女儿,那个心存温柔但谨于言表的母亲... 她一生不曾安于现状,不曾懈怠停歇,终于,因着失智的老母亲,回家了。

        我们很多人,都和她一样,年轻的时候,不曾觉察过父母的伟大,也不曾体察过父母的需要。龙应台用她真挚细腻的笔触,动情而不煽情地写下了这些回望。

        “43年前,我离家去台北,美君一定有亲自送我上火车。我上车的那一刻,有没有回头看她一眼?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没有。 

        出国时,父母到松山机场送我。那时候出国留学就像永别。我进海关之前,有没有回头看美君一眼?一定没有。 

        原因是,当时我的心目中是没有父母的。父母就是理所当然地在那,就像家里的家具一样,你不会跟家具说对不起。 

        我离开美君时,她50岁。轮到我50岁时,安德烈16岁。他去英国当交换生,我去机场给他送行。他进海关之后,我等着他回头看我一眼。但是他没有回头。 

        我当场崩溃。心里想:'这个16岁的小孩怎么这么没有良心?'

        我对两个儿子的爱,需索无度。但回想起当年我自己离开母亲时,却没有一刻想到,美君需要我。      

        甚至是在往后的30年中,都没有想到,她可能想念我。 

        我一心向前,义无反顾,并未为她设想过。


        “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我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 

        女朋友们彼此之间做些什么?

       
我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听一次远方的乐团演奏,去欣赏一个难得看到的展览,去吃饭、去散步、去喝咖啡、去医院看一个共同的老友。 

        我曾经和两个同龄女友清晨五点摸黑到寒冷的阳明山去看日出点亮满山芒草。我曾经和几个年轻的女友在太平洋畔看满天星斗到凌晨三点。我曾经和四个不同世代的女友在蒙古沙漠里看柠檬黄的月亮堂堂从天边华丽升起。我曾经和一个长我二十岁的女友在德国莱茵河畔骑脚踏车、在纽约哈德逊河畔看大川结冰。
         ......

         而你,美君,从来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单里。

         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抛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是保护我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为我的眼睛长在前面,就注定了永远看不到后面的你。

        可是其实,母亲从来不只是母亲啊。

        我一直很向往母女可以做朋友。我和我的妈妈没有能做成,我期望并努力着和自己的女儿做。但是真正让我释然的是,母女可以做朋友,是福分,也是缘分。所谓缘分,便不能强求。所以我愿意努力,但不抱太高的奢望。他们需要自由,比起和我做朋友,我更想看到的是他们的幸福。

         “我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陷阱——我是两个儿子的后盾;在他们蓄势待发的人生跑道上,嵌在母亲那一格的我,也要被看不见了。所以,十五年前我就开启了一个传统——每一年,和他们一对一旅行一两次。和飞力普曾经沿着湄公河从泰北一路南漂到老挝,也曾经开车从德国到法国到意大利到瑞士,跟着世界杯足球赛一场一场地跑。和安德烈曾经用脚步去丈量京都和奈良的面积,磨破了皮,这个月我们即将启程去缅甸看佛寺,一个一个地看。


        
两个人的旅途意味着什么?


       
自由。


        
如果我去探视他们,他们深深陷在既有的生活规律里,脑子塞满属于他们的牵绊,再怎么殷勤,我的到访都是外来的介入,相处的每一个小时都是他们努力额外抽出的时间,再甜蜜也是负担。


        
两个人外出旅行,脱离了原有环境的框架,突然就出现了一个开阔的空间。这时的朝夕陪伴,并肩看向窗外,探索人生长河上流动的风光,不论长短,都是最醇厚的相处、最专心的对待。十五年中一次一次的单独旅行,我亲密注视着他们从少年蜕变为成人,他们亲密注视着我从中年踏进了初老。


        龙应台是聪明的,但是再聪明还是没躲过那个没能陪伴母亲的遗憾,抑或是太聪明了,有能力高飞,才飞得太远。

       读龙应台的文章,总能感受到她内心情感的温度和头脑里的冷静交织着,真实但不纠结。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一直喜欢读她的文字,无论是人情还是世事、学术或是政治,动情但不煽情,冷静但不冷冰。

       “如果整个社会的集体意识,对于失智、对于衰老、死亡、陪伴,对这些事情的认识水平提高的话,是会不一样的。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太迟太迟的领悟。所以我写了这本书。

        “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生命,就像黄昏最后的余光,瞬间没入黑暗。

        希望比我年轻的读者们,如果可能的话,你不要太迟。

         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天长地久。你必须把片刻当做天长地久,才是唯一的天长地久。
 
         “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是的,此生最大的给予,是陪伴。迫不及待想找来这本书看 -- 龙应台的《天长地久》。

Sunday, October 28, 2018

踏秋

       年年都有一季秋,踏秋寻叶总不能少。每年的秋叶斑斓虽是可遇不可求,但跋涉的快意淋漓却是随时都可以在脚下。今年有点忙,终于前两周得空,从 Sierra Nevada Palm Springs,跟朋友、跟同事一起,到野外走了走,也算没有辜负这一季秋高气爽。

        无论是乃凌绝顶,还是十里湖光,无论是大漠孤烟,还是碧波翠影,心随景移,景随心动。走过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行走的人、和行走的心情...

Palm Springs 是十三年前和老公、带着肚子里的儿子,到过的地方。这次趁着出差,和同事们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感慨。十三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搬到加州来,不曾见识过加州的古木健硕,乘着 Aerial Tram 第一次在 Palm Springs San Jacinto Mt 的山顶看见黄西松(ponderosa pine),立刻被它干净又有个性格调的橘红树皮吸引,细细摩挲,久久痴迷。我俩,不,我们仨,在大树前的合影,至今摆在家里的书架上。这次再来,Tram已经升级为360度旋转式,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旋转式缆车,只要十二分钟、三个360度转,就把我们从 Coachella Valley 谷底,沿着 Chino Canyon,跨越五个生态带,迅速带到 8516ft 的高度。这次来不及去登一万多英尺的 San Jacinto Peak,等以后再有机会吧。

Sierra Nevada 连绵的山脉,算是我们家的后院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内,有繁多的美景可以赏,有数不清的 trail 可以走,Echo Lake 就是其中之一。相较于那些动不动就爬升千米之上的 trial 来说,Echo Lake Trail 可谓一马平川。路虽然有些高低不平,碎石比较多,但一路湖光山色,还时不常有可以到湖边玩耍的岔道,而且还跟大名鼎鼎的 PCTPacific Crest Trail)和 TRTTahoe Rim Trail)重合一小段,实在是带娃入门和提升成就感及嘚瑟效果的理想线路 😊 这次带了十个5岁到12岁的小朋友出来,老公挑路线的时候特别用心,要长短难易适中,还要有景有趣。特别开心的是,6迈的路程,小朋友一个都没掉队,不仅在湖边玩儿得开心,而且在疲惫的路途中,在一次又一次徘徊在放弃的边缘之后,最终体会到苦尽甘来,边咂巴着棒棒糖🍭,边由衷地说一句 “this is the best time ever”!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开始,让他们知道真正的甜是用苦打底的,真正的快乐是用汗水换来的。相信他们这一生还会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时刻!


Echo Lake 比起来,Ralston Peak Trail 就没那么悠悠然了,上下总共也是6迈多,但落差有2800英尺。这种距离短、落差大,一路爬升,不带一点儿浪费的的线路用来做登山训练再合适不过了;对,如果要再加点负重,那才叫完美,哈哈!一边走一边想起老苗当年带我们负重拉练,在急行军上山、终于又回到山脚下后的名言:“这一趟大家表现得不错,... 休整一下,我们再来一趟!”

这样的地方知道不是适合所有人,所以只约了另外一家朋友。已经被拉练过无数次的儿子女儿,现在早已不像小时候,动不动就唧唧歪歪,也越来越懂得享受沿途的风景。但即使是这样,这一次也被累得够呛,不光是一路上一直没有缓冲的地方,关键是几乎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美景。儿子呼哧带喘,有气无力地问我,“说好的风景在哪儿呢?”无言以对,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只好说再坚持坚持。既然这条线路有高达4.7星的评级,一定有它的特别之处。

终于的终于,穿过所有的植被,就在那一大片乱石堆之上,顶峰在望了。风瞬间硬起来,冻得刺骨的那一种。可是终点就在眼前,谁会止步?当我们一鼓作气,顶着风,摇摇晃晃地踏上最后一步,煞那间每个人都忍不住睁大了眼睛惊呼起来,山的那一边原来是这样的风景!这哪里只是是眼前一亮,简直是亮吓了眼啊!Echo LakeTamarack LakeRalston LakeLake of the WoodsLake AlohaLake Tahoe … 大大小小蓝色如泪滴般的湖水,嵌在延绵而阳刚的群山之间,让人心生爱慕又心生怜惜,让人在不知尽头疲惫无望的跋涉之后几乎喜极而泣。相机,摄不下它一半的动人;语言,形容不出它一半的震撼。4.7星,真的不是浪得虚名!


这是一次多么好的经历!不是每一次的跋涉都如我们所想,不是每一段历程都有如期的回报。很多时候,我们走在未知的路上,唯有依靠信念,唯有坚持,唯有耐心,才能带领我们走到终点,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这样的领悟,靠讲道理是灌输不了的,经历过了,自然会明了。的确,对孩子们来说,自然风景里的乐趣比起游乐场来说太过微妙含蓄,远征跋涉中得到的快乐比起打游戏看电视来说也太过艰辛,但这正是帮助他们磨练心性领悟人生最好的途径。我一直相信,在自然中涤荡长大的孩子,一生都会有一颗纯净的心,得到最纯粹的幸福。

我小时候最喜欢跟着爷爷走到荒郊野外。不记得最初有没有吭吭叽叽过,有没有赖着要抱过,但就我对爷爷的了解,他一定不会抱我,一定会鼓励我坚持,实在不行了坐下来休息,但最后一定会带我看到让我喜笑颜开的东西,无论是春花还是秋叶,清泉还是虫鸣,顶峰或潭边...最纯粹的幸福其实就在最简单的东西里。直到我上了高中大学之后,更是爱上了户外运动,喜欢那种把自己虐得死去活来,又向死而生之后的痛快淋漓。之后再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也许有咽不下的委屈,但真的没有觉得有受不住的苦和累。我知道走过所有的路,最终一定会有美好的所得。

     如今,当我自己站在人生不同的时间点上,行走带来的感触每次又有不同。譬如,那一天,当我站在孤傲的山头,一览众山小、静水澈,忽然想,不知道此时在山下湖边的人们看见顶峰如蚂蚁般的我们是什么样的感受?我希望他们正在享受风淡云清、静水流深。虽然走在不同的路径上,当我们互望,希望我们没有互相艳羡,更没有自我膨胀或妄自菲薄,我们都能够会心一笑,怡然自得... 

Thursday, October 25, 2018

兄妹俩

        自从哥哥上了中学,妹妹就没人陪她一路走回家了。一开始妹妹胆怯,有点不敢一个人在路上走,也不敢一个人在家。我们不逼她,毕竟还是不满十岁的小姑娘。

        于是说好放学坐校车,在中间的中转站,转到哥哥的校车上,最后到站还可以和哥哥一起走一段。哥哥学校有活动、或者妹妹自己有活动赶不上校车的时候,她就去 after-school program(课后活动中心),和从前一样等妈妈下班接她。

        这样运行了大半年,一切平稳,女儿过了十岁生日。一天,妈妈回家路上堵车,实在赶不上接她,而且接下来她又有钢琴课,于是只好一边开车一边硬着头皮给 after-school 的老师和女儿打电话,看看能不能让她自己回家。老师倒是很爽快,说和我们很熟了,了解女儿的个性和能力,放她自己回家没问题。女儿也很体谅,说可以自己回家。本来想着我不会晚太多,可能她走不了多久我就能在路上接上她。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等赶上女儿的时候,她只剩两条街就到家了。

        经过这一次,女儿胆子大了起来,也愈发觉得待在 after-school 浪费时间,没有回家更有效率、更自在好玩。一天她打算放学留下来帮助老师改作业,这样就会错过校车,可又不愿意去 after-school,于是早上和妈妈商量好自己回家,又在上学路上跟哥哥商量放学能不能也走路,两个人在图书馆门口会合,一起走后面的一段。哥哥贴心地不愿意让妹妹绕道,就建议在他们两条路相交的第一个路口碰面。后面的事情都是后来才听说的,据说两个人还讲好了更多的细节,让妹妹第一次的回家之旅顺利而快乐!

        再然后,即使没有哥哥陪,妹妹自己回家也不怕了;再再然后,两个人彻底结束了课后活动中心的生涯,也把妈妈彻底解放出来。每天课后的计划由两个人自己决定,我只用等通知和回到家报平安的电话。

       话说有一天,哥哥课后有乐队排练,妹妹本来说好自己回家的,可是到了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却是两个人一起打过来的。问他们怎么回事儿,妹妹说今天放学又留下了帮老师了,帮完了看着离哥哥排练结束的时间也不远了,干脆在学校又转了一会儿,然后到和哥哥的碰头路口,坐在树荫下等哥哥一起回家。

        “又没约好,万一哥哥有别的事情,你等不到哥哥怎么办?

        “我就等10分钟,要是他不来,我就自己回家呗!

        “
哥哥不知道你等他,万一他走过了,没看见你怎么办?

        “我一直盯着他看的,很远就看见他了!

        “那等到哥哥的时候,你开心吗?

         “开心!

         “那哥哥惊讶了吗?”

         “嗯!Big Surprise!他也特别开心!我还帮他拎了saxphone 的盒子!这样他可以歇一会儿。

         看着妹妹脸上粉色的笑容,想象着一个小姑娘在树荫下翘首期盼,望见哥哥的喜悦,和看到哥哥惊喜的得意,想象着哥哥意外遇见妹妹,喜出望外的满足,和两个人一起并肩回家的欢乐,我的心里软了又软。手足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他们有彼此,互相需要,互相依赖,此生一路温暖,不会孤单。

Sunday, October 7, 2018

在穹隆与穹苍之间 - Yosemite Half Dome


如果说成立于1890Yosemite是美国众多国家公园的icon之一,那么Half Dome绝对是Yosemite当仁不让的icon首席。这块半圆形的穹隆巨石,一面是光滑的拱形球顶,一面是斜度达93%峭立绝壁。这样奇特的天然巨石造型举世无双,也成为了北脸(The North Face)品牌logo的起源。


Half Dome 的徒步路线,从Yosemite谷底开始到顶峰落差4800英尺(也有地方说是5457英尺),单程长达8英里以上,往返17英里。前半段 Mist Trail,因其风光旖旎曾被 US News 评为全美10大必访路线;再加上后半段,特别是终点充满刺激又与众不同的攀登体验,让这条线路成为全世界户外爱好者的热门焦点。

来加州多年,多少次和 Half Dome 遥遥相望,总期盼着有一天自己也可以站在巨石之巅。可是最近几年膝盖一直旧伤难愈,这个计划也就一推再推,没有提上日程。这一次能够成行,绝对是机会使然。时间正好在我生日之前,又赶上自己近几个月来运动调理得状态比较好,所以接到邀请,脑子一个发热就应了下来,正好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出发前两周听到消息,前十天决定加入队伍,前四天拿到 permit 确定可以去,前一天搞定所有安全装备。没时间做思想斗争,也基本没时间准备,就这样幸运地被各路英雄们捎上了。


= 准备工作 =

出发前,比我自己更忐忑不安的其实是老公。几年前他和朋友backpacking的时候走过那一段路,知道其中的艰难。他担心我的膝盖,也担心最后一段缆绳的安全。所以安全准备要做足,对自己负责,才可以消除家人的担心。女儿也哭哭啼啼了好几天,不舍得让我去,直到答应过几年等她长大了,再带她去一次,才稍微平静一些。

安全装备

l   手套是must of the must,最好要一面fabric,一面橡胶的那种utility gloves$1-2就能搞定。


l   Harness – 一般攀岩用的半身轻便型就可以,毕竟要一路背上山去。



l   Y-shaped lanyard and carabiners

Half Dome 最后一块大石头的时候挂缆绳上用的。Cable直径的精确尺寸是13/16”,要准备开口足够大的登山锁。Carabiner连接的绳带必须要是登山用的,普通的绳子和挂钥匙的 carabiner 承重不够,千万不能用。工程用的保护强度够,但是自重太大,背着太累。

我的DYI轻便版lanyard:一个带锁的carabiner,连两根60cm 18mm-Nylon Sling,头上各连一个Quickdraw。在REI都可以搞定。


运动保护装备

        像我这样全身所有关节都不大灵光,却又一腔热血喜欢跑野外的人,一定得想办法把关节都保护起来。这次裹了护膝、护踝、护腕。戴护腕是因为预计用登山杖会比较狠,怕扭了手腕子。护膝用的是Bauerfeind Sports Knee,被多位专业人士推荐,确实管用。

登山杖是强烈推荐,即使是腿脚没毛病,为了延长运动寿命,也还是用的好。我以前不屑用,也是因为的确影响行走速度。现在知道保护自己了,希望还不太晚。平地的时候想提高速度,可以收起来装包里,或者暂时像孙悟空一样拎着走就好。我这次用的是REI的杖,但Costco的也挺不错。

鞋袜就不用说了,合脚的hiking鞋、hiking袜子是必须的,脚容易出汗的背一双备用袜子换了下山据说很舒服。


其它装备

头灯也是必须的,即使等天亮才出发,即使有很大的把握可以十个小时搞定,也要以防途中的意外,以防要行夜路的情况。亮度最好高一点,我准备的是200 lumens的。

        为了少背水,滤水的filter非常有用。我带的这一个体积大一点,但是可以管一队人,效率比单人用的高出很多。我是不爱出汗且喝水少的人,这次又是在秋季,这一路也喝掉了3.5升水。夏暑季节,水要准备得更加充分。担心过滤器出来的水不好喝的同学,这个滤水器里出来的水基本没有味道,比water fountain 的水好喝多了。还有一个诀窍,就是带两包 Gatorade Powder 冲在水里,既补充了电解质,又压住了水的怪味。


衣服要layered,早晚温差、山顶和谷底的温差都很大。Mist Trail 春夏季有雨雾,山顶有风,所以最外层最好防水防风。

还有就是防晒霜、遮阳帽、墨镜、午饭、能量棒下图是部分装备。Harnesslanyard、和carabiner都在那个灰色的网袋里。


Permit – 登山许可

申请day hike permit是最没底的事情。

2011年起,为了控制每天的登山流量,控制缆绳上的人数,保证登山者的安全,要上Half DomeSubdome必须申请登山许可。因为每天申请的人太多,大家只好来抽奖。这个是enter lottery的官方网站:
每个抽中的lottery包括六个人的许可。结果我们八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抽中,后来几经波折,在队长的反复努力之下,在最后一天终于又想办法拿到了两张wilderness permit,八个人终于可以一起放心出发。


= 行程 =

9/30,周日,中午正式出发。赶到 Yosemitecheck in Housekeeping Camp之后到 Happy Isle Trailhead 的停车场看了一眼,顺便遥望了一下 Half Dome Housekeeping Camp 每一个“tent”三面是水泥墙,开口的一面和顶棚是帆布,里面一个上下床,一个full size床,注册的时候还可以要求加两个行军床。床上有床垫,需要自己带睡袋,床单枕头是optional。墙壁上有灯和电源插口,没有冷暖气,门口的帆布棚子下有桌椅台子,外面还有存放食物的 bear box




晚上早早上床休息,一夜好梦,在梦里已经开始和队友分析地图,开始行军 😊

10/1,周一,早上4点起床,5点每人带上头灯,准时从trailhead的停车场出发。从停车场到Happy Isle Trailhead0.7 mile,路上熙熙攘攘,早起的人真不少,甚至还看到有骑自行车的。第一段平路,大家健步如飞,但正式的trail一旦开始,就马上迅速爬升。没几分钟就开始听到喘息声,有人开始冒汗,有人宽衣解带

虽说我从来不是early bird,早起通常非常痛苦,可这次因着兴奋,却是一点困意都没有。早上大家精力充沛,去程选择走比较短也比较陡的Mist Trail。第一个休整点是Vernal Fall Footbridge,有全程唯一一个饮用水点和冲水卫生间。休整的人很多,如赶集一般,让我想起当年夜登泰山时候的架势。正在想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人能真的走到最后,就看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爷也在队伍当中。老人家能走到这里已经让人心生敬意了,结果他喝好了水,又随着家人一起继续出发。

FootbridgeVernal Fall的一段,陡窄且曲折,而且一年里很多时间蒙着细密的雨雾,顾名Mist Trail,走起来会更滑更危险。幸亏现在是枯水期,地面干燥,但每一步还是要走稳,否则身体一晃真有摔下去的可能。我们晚上靠着头灯夜行军,只能照见自己脚前的一点,不知道是更危险还是更幸运 -- 看不见旁边纵深的山谷,倒是减少了恐高的压力,不过也错失了绮丽的风景,以后融雪季的白天绝对要再来一次。

1个多小时后气喘吁吁的我们到达Vernal Fall。天未亮,山依然黢黑,山顶的树木支出坚挺的剪影,树上方微微泛白的天空中朝霞绯粉。

 

       休整了一会儿,天渐渐发亮。关了头灯继续出发。Nevada Fall时隐时现地呈现出来,一路相伴。瀑布水量非常小,但也足以让大家兴奋地开始摄影创作。我们不是一味埋头赶路型选手,对我们来说,沿途的美景和顶峰一样珍贵。




爬到Nevada顶端和John Muir Trail merge的时候已是8点钟了,行军速度真心不快,但最难的两个部分已经完成了一个。这里有沿途最后一个不用绕道的卫生间。停下来好好休整了一下,补了第二顿早饭。

 

接下来的一段平缓上升,在trailMerced River分叉之前,大概是去程的一半。这是最后一次能够补充水的地方,我们找了个风景宜人、水流不急不缓的河边,用携带的过滤器给所有人灌足了水。我带的filter pump一个人用的时候还嫌麻烦,人多起来还是非常高效强大。


正玩儿着水,居然看到早上没能跟我们会合的一个队友突然出现在河边!他昨晚住在公园外,早上开错了路,进不来公园的门,只好从Hwy140绕道到Hwy120进来,到停车场比我们整整晚了两个小时。居然这么快就追上我们,实在是钦佩!

全队满员继续走,不久就到了Ranger Station Little Yosemite Valley Campground。这里就是拿了Wilderness Permit可以野营的地方。营地里有全程最后一个卫生间,但是要绕一点道进营地里去。

绕过Liberty Cap,走过Little Yosemite Valley 的一段平路,不久Half Dome就在前方时隐时现了。坡又渐渐陡起来。总觉得应该快到了,可是在过了那块不知道是2.0还是2.9 mile的路牌好久之后,被今天路遇的第一组回程的人告知,还有 2.5mile,而且是最艰难的 2.5mile

 

好,来!都到这儿了,谁怕谁啊!

 

该拍的照片还照拍,该凹的造型也不能少!


终于的终于,在树林的尽头,Subdome,也有人称Quarter Dome,立在了眼前。


人人都说Subdome其实是最危险的地段,这种感觉不走在上面很难体会。和Half Dome同样的岩石质地,同样没有任何植被,坡度很陡,而且没有缆绳,没有栏杆,没有任何保护,还起着风有些地方有非常简易的台阶,有些地方就是45度的斜坡儿,自己随意找路。凭风而立,意气风发,但也提心吊胆,不被风卷了去,也怕被风吹得一个晃悠滚下去。风景是绝世,但为了稳定起见,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拍照还是请坐下。

 

下午1点,完成 Subdome,到达Half Dome 脚下。梦想,就在一步之遥!


Subdome休整了30分钟,吃好午饭,喝够水,把背包、登山杖放在一块大石头下的避风处。戴上手套,穿上安全设备,扣上缆绳,最后的冲刺,向Half Dome顶端进发。

 

Half Dome上下垂直距离 400 feet,虽然是 granite,但因为坡度极大,而且两根缆绳之间已经有太多人走过,石面极滑,脚用不上力,主要靠手臂把自己拉上去。不止一个人向我讲述过这一段的艰难,所以这本是我膝盖没有受伤之前最担心的部分,因为我的臂力向来不好。但不知道是因为有心理准备,还是这个夏天我那一万多米游泳没白练,这次居然没觉得有多难。而且每隔19尺有一对立柱和一横条,可以站住放松肌肉,我前面又一直有人堵着,所以每上一个横条都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加欣赏风景。过了半程,前面的一个女生实在是爬得太慢,忍了半天,还是决定从她身边挤过去,超过了她。




过了中间最笔直的一段,剩下的就易如反掌了。前面又没人堵着,一口气向上攀登,2点左右顺利登顶!

踏上梦寐已久的巨石之巅,没有狂喜,而是一种恍惚而难以置信的感觉。是的,站在穹隆和穹苍之间,才更感受到人之渺小。


山顶很宽阔,向东可以看到峡谷,向西是Yosemite Valley。走了一圈,没找到跳水板1927年,Ansel Adam曾在那里拍下著名的“Monolith, The Face of Half Dome"。于是跑到一样著名的帽舌(the visor,跟着大家排队到边上炫酷。本着两米安全原则我没走到最边缘,但看见有人坐在悬崖边晃腿,有人在悬空的石头上倒立练瑜伽;有光着膀子秀身材的,也有大着肚子爬上来的;最小的13岁,但最让我感动和惊讶的是,山下看到的70多岁的老人家居然和我们差不多的时间也登顶了!很荣幸能为他和他的家人拍照,也让我想起我的爷爷,也是这样的年纪曾和15岁的我一起在野外徒步12个钟头,走到迷路又峰回路转。希望我也能保有一颗这样永远年轻的心。










在山顶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开始下山。下 Half Dome 比上容易多了,但心里压力肯定更大,大家都选择倒退着下去,会好一些,可是一开始的部分还是很紧张。我因为有完备的安全保护,心里完全没压力,下降起来跟攀岩的时候一样,如履平地,心神气爽,甚至还可以跳着走。要不是每到立柱的时候要换锁扣,大概五分钟就到底了。想想95年在丹霞阳元,120米的绝壁,横下心在顶峰松开手的那一刻,挂在绳子上用下降器垂直下降的逍遥,真的是恍若隔世!

 

下得大石头来小伙伴们还是恋恋不舍。趁着他们休息的时候,跟一个从纽约来的攀岩型男聊了会儿天,看见两个分别从犹他和罗德岛来的攀岩者,背着绳子装备从身边匆匆走过。他们从Half Dome长约六百米的垂直峭壁底端攀岩上来,历时五个多小时,完成了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岩壁之一,然后从我们普通的步道走下去。虽说不及Alex Honnold 的一个半小时的记录,但已经非常非常惊人了。所谓高山仰止,不过如此!

最后收好装备,重新背包从Subdome开始回撤的时候差不多已经下午4点了。回程速度当然快了很多,但到Nevada Fall,天还是黑透了。依然在Merced River filter,加了水。在分叉口选了比Mist Trail长了1.4 mile John Muir Trail,坡要缓得多,也安全很多。应该也是别有风景的路线,可惜又是天黑,留到下一次再看好了。

一路无语,匆匆赶路,晚上9:30终于赶回停车场。回到驻地都快10点了,上车前还大步流星的我们,一下车看见床就都只会横着走了。即使是这样,还是逼着自己一瘸一拐地去打水煮面,扔进去青菜番茄肉罐头,热腾腾地安抚了胃口,放松一下劳顿了17个小时的肌肉。一觉到天明,早上被帆布棚顶的雨声如注唤醒。听着外面雷雨交加,不觉感慨我们的幸运,上天的恩宠,让我们在头一天完美的天气里完成了行程。

待到瓢泼已过、秋雨淅沥,抓紧时间装车。每个人买了一件宣告成功的T-shirt套上。I made it to the top of Half Dome”


    回家前,再遥望一眼雨中的 Half Dome


最后,要特别感谢我们的摄影师蓝天,以他高超的技艺一路为我们拍下珍贵又精彩的照片。
    一路征途,一生的回忆!





PS.   这次攀登,无论成败,都是让我心满意足的生日礼物。 感谢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感谢朋友们的鼓励和祈祷!


    为了让我能监控心跳、海拔、行走距离等指标,老公把给我准备的礼物也提前送了。还有其它为了这次徒步准备的装备也一并算在礼物里!一下子觉得自己好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