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 2015

Swimming Team



    本来是应妹妹的强烈要求报名游泳队,结果不曾想妹妹的年龄组爆满没挤进去,哥哥反倒擦边儿入队了。这下可好,今年夏天哥哥不但要为自己而战,还肩负起顺利完成今年赛事以便有资格明年留在队里,让妹妹能够以sibling的身份拥有优先注册权的重任。这就意味着一周五天至少要参加三次训练,周末六点要爬起来去参加N次或远或近的比赛,爸爸妈妈还要做够16小时的义工。但既然孩子们有决心,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游泳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感情。因为在我上小学之前,那是我参加过的唯一的体育活动,并且在北京体院练了整整一年。因为从小在上海弄堂里长大,几乎没有机会在户外活动,所以刚回到北京的时候,和班里其他从小在清华园里撒丫子跑着长大的孩子比起来,我真的是什么也不会玩儿,体育样样不及格。只有在水里不一样。那一年我们几个孩子几乎天天都去体院训练,大家都从头学起,我可以和大家一样,我可以非常努力,还可以有机会得第一。那一年我从挑食剩饭到后来饭量涨了一倍,从胆怯羞涩到在泳池里如鱼得水,还认识了很多好朋友。那一年的记忆似乎全部是游泳。虽然后来上了小学因为时间安排不过来就没有再去练了,但游泳成了我一直的钟爱,到大学还靠着幼儿园打下的基础拿了业余组游泳比赛的金牌。小学里的每一个夏天会一天跳进泳池三次,早中晚各两个钟头,泳衣从来没彻底干过,皮肤晒得像煤球,上面还挂着漂白粉,就像冬瓜皮上挂着的霜。那时候小姑娘还不懂得护肤打扮,只知道享受在水中无尽的自由和快乐。

    我当然高兴看到我的孩子也能在水里感受到和妈妈小时候一样的自由快乐。

    可是,在报名之前,我却又犹豫不决,问题只有一个 -- 谁每天送孩子训练啊?我们小时候每天训练都有体院的校车接送,周末有时候爸爸或爷爷送我去,或是和小伙伴们坐公交车。可在美国,这一切都是爸爸妈妈的职责,小孩子还不让自己在外面走,难怪那么多妈妈都不全职工作呢!一筹莫展了很久,直到今年,在整合了各种资源,等到孩子又长大了一点之后,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

     有训练的日子,原本放学之后留在学校 After-school Care 的哥哥和妹妹要一起搭校车到 CSD (Community Service District)中心,加入那里的Kydzone。那里有青年老师到车站接孩子,签到。Kydzone 的孩子们先做一个小时作业,然后到室外运动场活动,回来以后做室内的游戏。儿子年龄组的游泳训练今年正好安排在5点钟,于是和老师交代好4:45提醒他去换衣服,4:55由老师带着到旁边的泳池,交到教练手里开始训练,结束后还有点儿时间正好洗个澡。照例,妈妈还是6点钟小朋友,只不过不去学校,改去泳池和CSD,回到家的时间表还和从前一模一样,真是天衣无缝太完美了!

    计划听上去很完美,不过中间有很多细节,还要看小朋友的操作。这个赛季的训练这周正式开始了。于是第一天千叮万嘱,校车票不要丢掉,上车前要问好司机确实是去CSD的车。哥哥妹妹一定要在车站会合一起走,就算错过车了也不要一个人离开,实在不行还可以留在学校的After-school Care。第一天下午打电话确认孩子顺利到达CSD,正在做作业。给儿子带了一个sandwich作下午的snack以防游泳的时候饿。嘱咐他不能吃得太晚,否则游泳的时候会打嗝恶心。第二次打电话提醒老师送儿子去5点钟的训练,孩子那么多,难免忘了。晚上掐着点儿接到儿子的时候,小伙子刚刚洗好了澡,书包、饭盒、眼镜、毛巾、水镜、换下来的鞋和衣服都没丢,七零八落地扔在草地上,但好歹还算一堆。据说哥哥到妹妹教室门口等了妹妹一起去坐车,校车上有一些孩子和他们开玩笑,不过等熟了也就好了。sandwich在作业完成以后户外活动的时候吃掉了,还给妹妹分了一小半。哥哥的作业夹子和书落在了CSD,不过幸好有妹妹给捡了回来。一周下来,两个孩子配合得不错,不慌不忙,事情全妥了,不动声色地给妈妈忐忑的小心脏一颗强力定心丸,还有什么比这更酷的呢?看来孩子的潜力很大,还可以继续开发!

    罗罗嗦嗦记下流水帐,纪念第一个游泳赛季的第一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