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9, 2012

那一面镜子

    今天看了吴秀波接受的一个采访,主要是谈他的新戏《赵氏孤儿》。其间他讲了一个自己孩子的故事:

“前几天我儿子写了一篇作文叫《表情周》,就是要给自己每天的心情画笑脸、平脸或者哭脸,但周末那天,他不知道该画什么脸。中午,他最喜欢的一张个人照片被弟弟画了胡子和眼镜,极度愤怒的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哇哇大哭了整整两个小时。我是一个演员,能听出他的哭声里情绪的饱满和衰败。哭声刚刚稍有平静,突然一个悲愤的念头,又开始大声哭。在这样十五到二十次反复之后,终于没劲儿,不哭了。
这期间我去看了他的弟弟,一个人坐在电视机旁,非常的紧张,生怕我说他,但我只和他说,这不都是你的错。哥哥不哭之后,我把弟弟叫来,在弟弟离哥哥还有三五步时,自己也开哭了,他和哥哥说对不起。哥哥马上回答没关系。随即,你能挺清楚地看到两个孩子脸上的释然,接下来是欢天喜地的一个下午。
哥哥在那篇作文里写,当我心里只有愤怒和委屈的时候,我的这一天一定是哭脸,但当我拥有理智和原谅时,生活就是笑脸。每天可能遇到什么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态度是由自己决定的。这是一个10岁小孩的作文。昨天,我知道了老师在全班朗诵了这篇作文。
    很多人惊叹他十岁的儿子有如此深刻的领悟,但肯定也一定会有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是记者,就是吴秀波在吹牛。我倒不觉得有那么夸张。"态度决定方向",吴秀波在一个艺术论坛上曾分享过类似的感悟。我相信他在平日里肯定也跟儿子们提到过,不是正襟危坐地讲,而是潜移默化地一笔带过。说真的,孩子的理解力是出乎我们想象的。你不知道你曾经或者语重心长,或者随口而出的千万句话里的哪一句话在他的心里扎下根来,在日后的某一天会突然发芽开花。这句话可能是好的,也可能太悲观或太世故,是你不想让他听到的。这是我真实的体验,儿子从四岁起就开始让我不断地吃惊,所以从此更加小心自己的言行。孩子是我们的镜子,你不想看到自己的拙劣,更不想你的拙劣在下一个生命里延续。所以一方面努力让自己美好,让自己能够看到美好的反射,美好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感恩这面镜子映出的不完美,看到它,接受它,然后也许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改变。




附:这个访谈里让我受益的另一段。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白发和生命的年轮给自己带来的收获的喜悦。

“什么人喜欢看戏?年轻人。年龄越大,看的东西里形式上的表达量越少。小的时候我们喜欢看戏,中年喜欢看书,岁数再大点,就喜欢看画,再老的时候,只喜欢发呆。
人生的回忆是慢慢积攒的,年轻没有太多感受的时候,别人所有表达的感受,都愿意去接受,而影视都有视听;看书时,视听需要想象,这是一种损失,但是一种巨大的乐趣。损失的那一部分,自己来做。到老了为什么会发呆?心中沉积的回忆,足以让你看到生命一幕一幕闪过,那个时候,任何年轻人所表达的生命状态,会看一眼,然后点头微笑,那一切你都经历过。
前段时间拍《四大名捕》,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演员,须发皆白,我坐在他旁边,就像一个穷人傍富翁一样。你知道他有多富有吗?他比你多了30年的生命。有的人辛辛苦苦工作,买了漂亮衣服、金链子、好车,是为了炫耀生命中所得到的。所以你刚才说的我现在的这些白发,都是我生命中所得到的,我炫耀都来不及,干吗要染黑?以前我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拄着拐杖过马路时,会心生悲悯。当我懂得以后,我的心里满是羡慕。”

4 comments:

DRDW said...

也有人惊叹秀波这当爸的可真行,楞能看着儿子哭上两个小时也不管。我想也许这正是他对孩子的平等尊重。这也让我今天开车一路都在想今后应该如何对待孩子情绪的问题。安抚理解他们,和他们交流,带领他们走出低谷,都对。但也许也应该给他们伤心生气的权利和机会,虽然痛,但他们会在里面自己成长,就像发烧、长牙...常常熬不住的不是孩子的身体,是父母的承受力。

DRDW said...

说到让孩子一个人哭上两个钟头,大多数的妈妈都会接受不了。这样的方式可能的确有点极端,但正是这样的极端迫使我们思考。我想,了解秀波个性的人,对他这样的行为方式不会觉得很吃惊 -- 本来爸爸就不像妈妈一样对孩子紧张兮兮,再何况是他这样一个善于思想多于善于表达的人,即使跟自己孩子也是如此。而他儿子也和他一样喜欢发呆,可能确实需要比一般孩子更长一点的时间来消化吧。

问题是我们作父母的经常用一般性的或是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以至于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成长。Aidan从小的心智发育曲线就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如果说别人大体上是一条渐升平滑曲线,Aidan就是阶梯性大平大跃的折线,以至于很多时间他看上去落后于其他的孩子。极端一点说,如果他对事物的理解没有到100,他的表征就是0,而不是之间的30,50 或 80。多少次我焦虑、紧张、不知所措几个月后忽然发现他一下子和旁人无异,甚至有更过人的长处。但即使在经历过这么多次起起伏伏之后,我还是做不到心平如水,淡然静候。所以在看完这一个故事之后感触颇深。

阿头 said...

"常常熬不住的不是孩子的身体,是父母的承受力".

Inspir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Rereading...

DRDW said...

就像我们当年不停地往山里跑,实在挑战我们父母的神经啊!:-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