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1, 2011

“为美而死”--- I died for Beauty

    偶然遇见一首好诗,被它的美所打动。忽然记起二十年前的自己,也曾为了诗而沉醉。只是我的沉醉早已被压在箱底,而她,为美而死去。


    找到很多不同的中文译本,这一版离原文最远,却是我最喜欢的一版 --- 只因更美 --- 没了译文的影子,好像原本就是一首中文诗。


为美而死
 
我为美而死去
但孤零零的躺在坟墓里
一位为真理而献身的人
被葬在我毗邻的墓地上
 
他轻声地问我 你为何而丧生
我会说 为了美丽
我为真理
真和美本是一体 他说
我们也是兄弟
 
于是 我们像兄弟在黑夜里相逢
隔着那坟墓 喋喋低语
直到苔藓封住了我们的嘴唇
遮住了那墓碑上我们的名字
 
 
I died for Beauty
 
Emily Dickinson1830-1886
 
I died for Beauty -- but was scarce
Adjusted in the Tomb
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 was lain
In an adjoining room --
 
He questioned softly Why I failed?
"For Beauty", I replied --
"And I -- for Truth -- Themself are One --
We Brethren, are", He said --
 
And so, as Kinsmen, met a Night --
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
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 --
And covered up -- our names --
 


       再多说几句这位女诗人。Emily Dickinson1830-1886),生在那个世界不属于女人的时代。然而,生与死的命题、美善与丑恶的探寻,竖在每个人面前,不因你挥斥方遒或足不出户而有所不同。但性格使然,也的确让这个孤独思想的女子拥有了不同的精神高度。和很多文人一样,她的作品在生前默默无闻,在离世后也不过发表了了,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成为和 Walt Whitman  (1819-1892) 齐名的现代诗先驱,得到大众的认可和热评。和 Whitman 全然自由的诗句风格比起来,我更偏爱 Dickinson 的节奏和押半韵。据说她作品里残留的格律,源于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形式,但加了很多起伏跳动的变化。正是这样的传承和突破,成就了现在的诗歌风格,但19世纪美国文人对人性、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却好像就留在那个时代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