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6, 2017

The Geography of Bliss

        最近读了同事推荐的一本书,The Geography of Bliss。作者 Eric Weiner,曾经是 NPR 的国际事务记者,一天为多年交扰心头的问题所困,决定出发去往世界各地探寻幸福的定义和源头。他走访了荷兰、瑞士、冰岛、不丹、泰国、卡塔尔、摩尔多瓦、英国、印度,最后回到家乡美国。



        一路上,他观察、询问、思考,体验;他走访本地人,也结交移民者。是什么让人们离不开那片土地,是什么让一些人千里迢迢远道而来?快乐和幸福是不是可以度量、比较?快乐和幸福有没有标准?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吗,还是只是稍纵即逝的感觉?幸福的组成是什么?是阳光、美食、财富、特权,还是自由、天真、宽容、出世,亦或是认真、严谨、自律、虔诚、安全感、创造力?而幸福感的杀手又是什么?资源的贫乏、机会的短缺?信任的坍塌、文化的荒瘠?财富和科技的进步疏解了人类生存的压力、带来轻松便利、舒适感和幸福感,但同时越来越独立而自由的生活方式也让人与人渐渐疏离、失去了相互被需要的感觉,失去了幸福的一大源泉。就像很多老人,当孩子们都长大、不再不需要他们的时候,如果找不到新的依托,价值感的失落往往成为他们晚年幸福的最大杀手。

        幸福在世界每个角落的模样似乎都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对立。和托尔斯泰写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正好相反,作者发现不幸福的国家大多相似,而幸福的国家各有各的幸福方式。也许通往幸福的路真的不止一条,也许幸福配方的成分大同小异,真正的秘密不在组成、而关键在于比例和平衡。

        这是一本没有答案的书。但在他观察思考的种种可能里,有一个我深以为然,那就是关系 -- 人与人的关系,之为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为生态;人与神的关系,之为宗教。拥有这三样关系的和谐,无论身在追求国家幸福总值的不丹还是每年一半时间处于极夜的冰岛、无论是严谨认真的瑞士还是热情奔放的哥斯达黎加、无论是阳光灿烂但鱼龙混杂的迈阿密还是被群山丛林音乐艺术包围的Asheville,幸福感随处而在。

        说到底,幸福,是拥有感受幸福能力的人,在做他们认为幸福的事的时候,所体验到的感觉。所以,开始的开始,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感受能力的人。

2 comments:

DRDW said...

世界这么多种语言,无一例外都拥有丰富的描述负面情感的形容词,相形之下关于快乐幸福的词语显得那么捉襟见肘。

DRDW said...

在Leoni Meadow 呆了几天,三顿吃素、晚上熄灯、早起灵修、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信号... 没有觉得难熬,心里是简单充实的。身心灵的康健,身心灵的欢愉,在这个简朴隐秘之地。